內容詳情
殘陽余暉 用畫筆點亮銀齡生活——三一一隊退休干部李萬光專訪
分類:
職工文苑
作者:
柳虹
來源:
第一分公司
發(fā)布時間:
2025-06-09 10:39
今年68歲的李萬光,是三一一隊退休黨員干部。在職期間從事黨群工作的他,以認真負責、嚴謹細致的作風深耕崗位;退休后秉持 “人退心不退”的信念,重拾畫筆、站上講臺,在新的 “崗位” 上續(xù)寫奮斗篇章。十幾年來,他多次被北京某區(qū)老干部大學評為 “優(yōu)秀教師”,2019 年獲當?shù)亟值馈盎魻I榜樣”稱號,2023年被昌平區(qū)文聯(lián)評為“年度優(yōu)秀文藝工作者”。讓我們跟隨他的足跡,探尋一位老黨員如何用畫筆勾勒銀齡生活的絢麗畫卷。
退休初期:迷茫中的精神突圍
自幼與書畫結緣的李萬光,工作后雖暫別畫案,卻始終將繪畫視為心底的熱愛。退休隨子女定居北京后,他觀察到身邊許多老人陷入“家務循環(huán)、社交缺失”的困境:背井離鄉(xiāng)的陌生感、與同齡人的交流斷層,讓不少人在閑聊牢騷中消磨時光。為排遣孤寂,他重拾畫筆作為業(yè)余消遣,卻在墨香中逐漸意識到:個人愛好或許能成為照亮群體的火種。
敏銳洞察:從個體覺醒到群體擔當
幾十年黨群工作養(yǎng)成的敏銳視角,讓李萬光意識到老年人精神空虛是普遍的社會課題。是不是可以利用自己擅長的書畫把其他老同志也組織起來,可不可以組織一群人來成立一個書畫社,或者一個書畫小組,同時也可以圓他從小的一個畫家夢。他所居住的小區(qū)在北京,居民來自全國各地,這樣會吸引社區(qū)老年人參與其中,大家有事可做,既充實了精神生活,又通過以畫會友的方式互相認識彼此了解,增進鄰里之間的感情。作為一名老黨員,他想用心中的那份責任為身邊人織出一片和諧、穩(wěn)固的小天地。
行動破局:從書畫社到文化名片的跨越
有了最初的想法,他便和身邊的同齡愛好者開始籌劃此事,具體方案成熟之后,與當?shù)卣M行了詳細的匯報與溝通。2013 年,在街道與社區(qū)支持下,李萬光牽頭將紫金書畫社升級為北京某書畫院,吸引近二百名愛好者加入。他化身“奔走者”:協(xié)調教室展廳、策劃展覽賽事、推薦優(yōu)秀人才。學員作品入選北京職工書畫展、多家機構主動合作…… 當老人們捧著獲獎證書笑逐顏開時,他深知:這群“銀發(fā)畫家” 畫出的不僅是山水花鳥,更是對生活的重新熱愛。
愛心延伸:從夕陽紅到朝陽升的傳承
2023年起,李萬光兼任街道關工委志愿者,和關心下一代成長成才的有識之士一道,以飽滿的熱情,投入到了這項十分有意義的工作中去——義務為學員授課。疫情期間轉戰(zhàn)線上,十年累計授課近千課時,受益超兩千人次。2024 年寒假,他帶領“五老”團隊日均輾轉五個社區(qū)授課,汗水浸透衣衫卻笑言“累并快樂著”。在“益 + 公益小屋”平臺,四十余名黨員加入?yún)^(qū)美協(xié),多名學員成為社區(qū)教師,書畫團隊成為遠近聞名的“文化輕騎兵”。
與時俱進:銀齡先鋒的數(shù)字轉型
“活到老,學到老”,年近七旬的李萬光自學直播教學,2024年累計授課超百場,服務近兩千人次。當直播間里有老人曬出習畫成果時,他眼眶濕潤:“感謝國家的繁榮昌盛,為我們搭建了廣闊的舞臺;感謝組織對老年群體的關懷,讓我們在優(yōu)越的環(huán)境中,擁有學習和娛樂的機會,得以豐富晚年生活,這是我們莫大的幸運?!?o:p>
從迷茫退休到社區(qū)“領航員”,李萬光用畫筆丈量著生命的厚度?!拔业挠拖溥€有油,只要大家需要,我就一直跑下去。”這位“銀齡先鋒”用行動向我們展示了殘陽不“殘”、余暉仍亮,他用手中的這支畫筆,點亮了退休群體的光明方向,繪制出了五彩斑斕的銀齡生活。
上一頁